张广俊 ‖ 宋江岩上赏红叶

平安是福 发表于 2023-10-25 10:0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10月22日,阳光明澈,微风徐徐,恰是周日,又逢霜降,我和妻邀约韩老师和孔姐夫妇同去赏秋!

我们的目的地是管陶乡宋江岩村。一是这里景色优美红叶最好,其次寻访宋江岩也是弥补我多年来的一个遗憾。八十年代末,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武安市教育局号召全市教师向远离家乡扎根深山宋江岩学校的李本文老师学习。我下届的师弟师妹,毕业分配前要先到宋江岩学校实地学习参观,再领取调令。听他们说,那里是如何的遥远而艰苦,又是如何的险峻而美丽。我很想去那里看看,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今秋得空,四人结伴,驱车直奔宋江岩。


按前期做的功课,我们经阳邑,过木井,抵达国家传统古村落万谷城。从万谷城到宋江岩有两条路,一是从沟里步行沿羊肠小道登山,十多里路崎岖难行,爬升高度大,体力消耗多,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我们选择了另一个方案,向西翻越青塔湖大坝,从湖北岸开车先到涉县的老驼旮旯村,再步行6华里到宋江岩,这样,绕行虽远却可节省体力。

我们跟着导航从湖岸北侧爬山,陡峭的水泥路仅有一车的宽度,我双手紧握着方向盘,挂着一档轰着油门,在之字形的盘山路上拐来拐去,好几个急弯也都是方向盘打死后勉强拐过,幸运地是我们来的早没有遇到会车和堵车,终于到了地势稍缓的山腰地带,赶紧停车休息放松一下。站在这个山嘴之上的平台,向南俯视,青塔湖如镶嵌在五彩华服上的一块碧玉,晶莹透彻,令人心旷神怡。东北方向,千山万壑横亘眼前,沟沟坎坎上都是星罗棋布的簇簇红叶,偶有其他颜色的植物点缀其间,在阳光的斜射下,层次多变,色彩斑斓,好一派太行秋色啊!


继续北行十多里山腰土路,终于到达老驼旮旯。在村口停车,背上背包,沿着村民指引的山路,我们开始了徒步宋江岩的赏秋之旅。走在这万紫千红的秋色中,我们说着笑着,拍着照片录着视频,呼吸着远离工业文明的空气,体会着大山的雄浑壮美,陶醉在这无边的秋色里。记忆中那些的咏秋诗句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
远上寒山石经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个感叹着杜牧诗的应景,那个又诵起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看,那沟壑中弥漫的就是寒烟吧!
这个来了句: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那个说,太过于凄凉了,还是刘禹锡的秋词站位高,很阳光: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豪情到碧霄。
那位又对了,论豪迈,当属毛主席的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万类霜天竞自由。
伟人的胸襟非常人能比,又谈起了当年重庆谈判时,一首《沁园春雪》,令蒋介石的文士墨客颜面尽失。还有陈毅元帅的红叶诗也家喻户晓。
西山红叶好,
霜重色愈浓,
革命显本色,
斗争见英雄。
一句“霜重色愈浓”,短短五个字最能表达出红叶的精神品格。

是啊,八百里太行山此刻处处红叶满山。尽管也偶有枫叶黄连木等红叶家族成员,而唱主角儿的却是那平凡而普通的黄栌。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或挺立或斜出或平伸,恣意地展示着各自的赤红朱丹,远看,群山似红装裹身翩翩起舞,近看,每一枝每一丛又各具风姿,深浅不一,有的浓有的淡,有的通透鲜艳,有的厚重深邃。有的赤红如火,有的经霜泛紫,都在这灿烂的秋日里竞相绽放。站在红叶丛中,我的思绪纷飞:春天里我们没有注意过她们的身影,夏日里我们也没感觉到她们的存在,只是在这渐凉的秋天里,它们好像忽然从哪里冒出来一样,一下子给太行山披上了红装。山沟里红了,山脊上红了,就连悬崖峭壁之上也有它们挺拔的身姿。它们不择土壤,它们不惧风霜。在漫漫春夏里,当别的花木争奇斗艳时,它们默默的把根扎向大地的深处,伸向地表的远处,从深处吸收营养,向远处滋生出新枝, 从一株到一丛到一川,不知哪一天,它们布满了整个太行山。秋天来了,霜风凄紧,万物凋零,而他把最热烈的颜色奉献给天地, 以最美的身姿挺立在这世间,然后,在隆冬凋零,隐入大地,化作春泥,再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征程。这就是坚韧的太行黄栌,这就是高洁的太行红叶啊!


绕过一个山嘴后,远远的看到,在椅背状的悬崖下高低错落着几间石屋,我们推断那就是宋江岩了。走进了留守老人郭良的的家里,和老人聊天。宋江岩不仅有着红色革命的历史还是一个风水宝地,悬崖之下二眼山泉终年流淌汇集成池,可供吃水浇田。这里夏凉不用电扇,冬暖,室内不生煤火,水也不结冰。只是交通太闭塞,出入远而险。也因为险远,这里在抗战时期是八路军干部团和医院驻地。这里的藏兵洞也为抗战作出过贡献。世事变迁,目前,村里仅剩四位老人留守在此。我们又向老人咨询了李本文老师当年在此的境况,老人一一作答,并指给我们当年教书的教室,怀着对李老师的敬仰,我们在这个老教室前留了影。



也许我们和李老师是磁场相近的人吧,正当我们在欣赏那两眼山泉时,又来了一行队伍,是邯郸某区的教育机关干部举行的探寻红色文化,体验老区人民生活的团建活动。带队作向导的正是专程被邀请来的李本文老师。看着七十三岁的他精神矍铄,步伐矫健,我真为老人家感到高兴。得知他带着队伍从万谷城沟沟里直接爬山上来,而且还要翻越村后的悬崖从大水峧村下去,徒步将近四十里的山路,我们更是佩服不已。简短的交流,合影,交换联系方式后,挥手作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