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老乡们注意:邯郸首例!儿童黑热病

小北京 发表于 2023-7-17 09:0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近日,1岁患儿,持续发热1月余,体温最高达40.0℃,常伴随寒战,无咳嗽、吐泻、皮疹、抽搐等常见感染表现,曾就诊多家医院,但病因不明,仍反复高热。6月30日,凌晨2点到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儿一科、骨髓室联袂出手,仅用13小时,明确诊断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

入院后,邯郸市第一医院儿一科主任刘俊英团队为患儿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提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一度降至需要输血的边缘,患儿反复高热、寒战,精神反应差,查体可见肝脾显著增大,病情危重。“时间就是生命”刘主任及李虹主任医师果断决定,立即为患儿行骨髓穿刺协助诊断,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特殊感染性疾病。我院骨髓室接到标本后,崔宇晖、师旭光、孟冰等迅速将骨髓片染色、阅片,明确诊断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

邯郸市罕有利什曼原虫感染报道,询问病史,家长否认该患儿近期曾去过外地,那么孩子如何染上黑热病的呢?有没有其他检查来帮助我们确诊呢?立即上报邯郸市第一医院疾控科,疾控科积极联系丛台区疾控中心及邯郸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将患儿骨髓片报送河北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相关专家会诊,省级专家同意该院的诊断,并对该院诊治水平提出高度赞赏。

医院刘俊英主任分析,孩子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黑热病一旦用药治疗,疗程大约1月左右,用药必须谨慎。刘主任再次对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家长告知患儿起病前2月余曾到外地游玩、居住,而该地为利士曼原虫感染高发地区,存在白蛉这种传播媒介,这对我们诊断黑热病提供了流行病学接触史。

诊断明确后,刘俊英主任立即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患儿用药3天退热,精神反应好转,血红蛋白、血小板亦显著改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该患儿血液病原宏基因回报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进一步佐证了诊断的准确性。

邯郸市第一医院能够快速成功诊治邯郸首例儿童黑热病,离不开团队的协作精神。近年来,通过医护人员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诊疗水平,挽救了无数生命,彰显了第一医院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

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可引起黑热病。该病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患或病犬,雌性白蛉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有黑热病流行区居住史或逗留史及长期野外活动史的人患病率更高。每年5~9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咬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黑热病潜伏期一般在3-6月,黑热病的主要症状有: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或者肝)肿大,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为轻至中度肿大;贫血、鼻衄、齿龈出血;伴有消瘦、咳嗽,腹泻和失眠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发病、早期除了有发热及腹泻等症状外,还有夜啼和烦躁等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