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武安磁山是中国农历发源地之一!

神秘人 发表于 2023-2-1 14:5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昨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磁山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海江专门致电本报编辑部表示,“追根溯源,磁山是我国农历发源地之一,磁山古人早在八千年前就已精准掌握八种节气。这一观点,已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可。”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余年来,张海江不断挖掘研究磁山文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在漫长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完善而成。从磁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大量炭化粟以及圭盘、陶蓍草器两个制历划节的文物来看,磁山古人至少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历法来指导农耕。这说明,八千年前磁山已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武安市磁山村东1公里处南洺河北岸的滨河台地上,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

粟有坚实的外稃,极耐储藏。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80多个储粟窖穴,约14万多斤炭化粟。这只是通过发掘发现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粟是除人、牲畜吃后剩余之数。在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只有确定合适的种植节气,粟才能有如此大的收获量。这充分说明磁山先民在种粟过程中,已精准掌握了气候规律,从而按季节进行点种、管理和收获。

磁山古人靠什么来划定节气?磁山遗址出土的圭盘、陶蓍草器两个制历划节的“神器”,向人们展示了八千年前磁山人的智慧才智。圭盘,用土或石制成的圆盘,中心插上一个木杆,用测日影的方法,便把日、月、四季囊括其中。一年四季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尽在其中。陶蓍草器,作为测“日”的插杆基座,有“立竿见影”之效,主要用来测日影长度以掌握时辰、节气,以便祭祀占卜、指导农作。

记者查阅了新华书店在售的《中国世界古文化》一书时发现,该书在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人文与科技成就时,写有这样一段话:“圭盘和陶蓍草器同时在磁山文化遗址出土,说明伏羲时代‘作甲历、定四时’在磁山文化时期已初步形成,二十四节气由此而来,这说明磁山是我国农业历法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