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博物馆里的军功章

樱桃 发表于 2023-1-12 21:2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在博物馆的会议室,记者见到了老人的档案表复印件。老人名叫孔繁云,籍贯是淑村镇北三乡村人,1927年出生,17岁那年离开家乡参军。一路南下,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分配到广州工作,最后从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离休,是一位领导干部。

 

  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南粤七一纪念奖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一个个摆放在桌子上的纪念奖章,记录了老人光辉的一生,也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国家的富裕强大。除了纪念章,还有一身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旧军装,一个破旧的牛皮包,厚厚的一摞笔记本,都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摆在了桌子上。

 

  “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大姐的电话。大姐姓张,叫张风廷。她说她的舅舅在2022年8月份去世了,是咱武安人。舅舅17岁就离开家乡参军,后来在广州工作定居。在2019年参观完武安博物馆以后,就想给博物馆捐赠东西,于是就联系到了我这。”武安博物馆馆长张兆勇回忆道。

 

心系家乡念念不忘

 

  翻开一本本硬皮塑料的笔记本,是老人摘抄的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大概分为三大类:工作笔记、报纸摘要和工作随笔。每一本笔记的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脚步。尤其是老人摘抄的《人民日报》的社论文章,关于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坚持艰苦奋斗,如何克服困难……时至今日,读起这些话,仍然对当下的我们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比如: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英雄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出英雄;钢铁怕大炼,困难怕志坚;个人问题想少点,遇到困难坚定点,受到批评冷静点,处理问题客观点,帮助别人诚恳点。

 

 

  张大姐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介绍,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舅舅一直关注关心着家乡的发展。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只要武安的人去广州找到他,舅舅都是特别热情招待。2019年,舅舅回到武安,在参观完博物馆以后,就有了捐赠军功章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军功章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代表了国家的发展历史,应该放在博物馆里,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祖国强大的不易,更好地建设咱们的国家。

 

 

  回忆起生活中的舅舅是什么样子,张大姐的声音哽咽了,眼中浸满泪水。她说,舅舅虽然是领导干部,但是特别平易近人,生活上勤俭节约,一条毛巾被上都打了好几个补丁,直到实在不能用了才让换。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舅舅是准备自己回来向博物馆捐赠军功章的。直到进医院ICU前,舅舅还拉着她的手,特别叮嘱了这件事情。

 

2019年老人(中)在家人陪同下参观武安博物馆

  张大姐的手机里,一直保留着老人在2019年参观武安博物馆的照片。虽然老人离开家乡将近80年,但自从退休后,每年都会回到家乡住上一段时间。他一直觉得在外面奋斗了一辈子,应该为家乡再多做点什么,于是把自己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了家乡。这正是:少小离家穿军装,辛劳一生念家乡。荣誉勋章捐馆内,生前夙愿终得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