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邑城赤脚医生张合廷

斑马斑马 发表于 2022-11-25 09:2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赤脚医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医生。为什么要叫赤脚医生呢?可能因为那时候农村都是泥路,遇上下雨天,农村人一般不穿雨鞋都是光着脚走路,乡村医生也不例外,于是农村人称乡村医生为赤脚医生。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说,赤脚医生的问世可谓久旱逢甘霖。现代人已经习惯于生病后走到小区门口就能买到所需药物,或者打个120就有救护车迅速赶到门前是不知道那个年代看病难是超乎想象的。

 

当时,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多少医护人员,而落后的基础建设更让农民面临看病难、求药难的问题。培训赤脚医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实际办的一件有益于人民的大事。赤脚医生经过短期培训,医术虽然不高,但却有不少优势,他们既是全科医生,又是护士,对于一些常见病、急性病的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村计划生育、孕妇检查和接生等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张合廷是在1966年秋武安县大同区卫生院举办的半农半医培训班结业的学生,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批赤脚医生。1966年武安县政府决定举办半农半医培训班,各乡、大队选派有学习意愿的青年参加,学习期间不记工分、生活费自理。当时邑城乡7个大队,选送了3个人:三街李贵明、四街张合廷、白府朱有会。1966年张合廷18岁,在四街大队担任妇女大队长,当大队决定让她参加培训班时,她高兴的答应了。

 

她高小毕业,文化基础不高,学习期间她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刻苦阅读厚厚的《乡村医生培训教材》,按要求完成作业,在老师指导下大胆地在自己身上练针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1967年9月培训班开始实习,她留在大同区卫生院,在老师的指导下,实习期间学到宝贵的临床经验。1968年5月培训班结业后,她回到邑城乡卫生院任医生。

她虚心向段良中院长和王龙庆、刘明秀等老医生学习医疗技术,在他们的带领走街串巷、下村入户,为群众服务,为社员治病。卫生院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做好全乡计划生育工作,妇女上环、摘环、孕妇检查、接生的担子就落在刘明秀、张合廷肩上,她两个人一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一次,白府村一个妇女难产,村里的两三个接生婆愁得团团转,一边烧香拜天地,一边请神婆祷告,一点作用也不顶,产妇躺在床上疼痛难忍,汗珠子噼里啪啦地掉,孩子就是生不下来,越来越危险。家里人急急忙忙去邑城乡卫生院求医,卫生院让张合廷出诊,张合廷到来后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急忙检查,她发现孕妇不是正常分娩,孩子先出来一只脚,这种情况属于胎位不正引起的难产,需要及时抢救母婴。她熟练地把孩子脚送入体内,一番揉搓,摆正体位,使孩子顺利生产,母子平安。在场的人高兴起来,都夸张合廷是“神医”。

 

还又一次,沙河县白塔乡西下河村一个社员突然跑10里路到邑城卫生院求医,他说:“我的老婆难产,遇到危险,送大医院来不及了,只能到你们卫生院求救!”院长感到情况紧急,为了救死扶伤,虽然不属一个县,也应该马上去医生解救。于是刘明秀、张合廷二个人整理了一下器具,跟着这位社员急奔西下河村而去。她们风尘仆仆到家后,马上检查孕妇情况。原来孕妇的孩子脸部朝上,无法正常顺产,孕妇疼痛难忍,已经非常危险。应该直接进行剖腹产,使婴儿安全的出生,不然婴儿和孕妇都面临危险。送大医院进行剖腹产路途远,孕妇会有危险,她俩同孕妇的家人商量,决定了保大人的方案,她俩合力用手指勾住婴儿的嘴,用力把婴儿拉出体外,孕妇平安了,这一家人非常满意,一再表示感谢武安县邑城乡卫生院和派来的好医生。


1971年,四街大队要建立医务室,张合廷回到四街大队。当时大队在关帝庙旧址腾出一间房子,她和另外一个青年一起自己动手刷墙,打扫卫生,垒放器具、药品的架子。整理好房间后,大队找来一张桌子,四街大队医务室就这样正式成立。

四街大队医务室成立后,张合廷就担负起大队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靠一双脚丈量着四街大队的大街小巷。她经常背着一个红色的医药箱走街串巷。陈家有病人需要上门诊断,她就背着药箱去陈家;李家有病人行动不便,她就背着药箱去李家。凭借自己为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好态度和一技之长,还有那些廉价的药物,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如果有一些病人需要打针或包扎,张合廷也能处理,那个红色的药箱里通常装着听诊器、体温计、注射器、酒精、纱布、卫生棉球等,她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因此,她在社员的眼里,是救命的医生,社员对他们非常尊敬。


接产是张合廷一项重要工作,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社员来找,她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有时候忙到深夜。接产不是去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有的孕妇需要跑几次才行,她不怕麻烦、不怕脏累,大家夸她人好、心眼好。她在邑城一直担任了十几年赤脚医生,经她手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从未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她经常说:“我是农村医生,就得给乡亲们把病看好,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每当看到病人的脸上露出笑容,我就从心里感到欣慰。”(来源:古镇邑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