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水人家】他放不下老小,他心甘将翅膀蜷缩在山沟沟里...

小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22-10-25 10:0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这是冀南洺水河畔一户人家的故事,我的爷爷以贫苦人家对文化的向往,不惜微薄的积蓄,送父亲求学私塾。父亲感恩祖国,响应回乡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父亲感恩父母,用细致入微的侍奉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题记

洺水人家

作者:赵竹川

 

秋夜,一阵阵儿的凉风,在小南屋的门前打着旋儿。房檐边儿,有三片青瓦,被风刮到地上,“当啷、当啷、当啷”发出清脆的声音。土炕边的煤油灯火苗忽闪忽闪的,父亲守护在爷爷身边,看着他闭上了眼,看着他的嘴角停止了呼吸的颤动。

 

那一阵子,父亲正值壮年,他是柳泉沟十里八村少有的一位文化人。在建国初期及至后来的年代,像他这样能写会画,桌面上写的好,庄稼地里犁耢耩耙、赶车扬场样样拿得起的国家干部,并不是特别多。

 

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开始,父亲在机关里身居要职。由于名气大了,常常被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领导挖来挖去。但是,父亲有着自己钢铁一样的守则,不管到什么地方工作,都不会超过一天的脚程,准确地说,就是步行一天一夜可以回到老家的距离。有的老领导到高层任职了,寄来亲笔信邀请他过去,父亲总是谢绝。那一年冬天,京城的一位老领导寄来一封牛皮纸信封的亲笔信,村支部书记首先看到了这封信,一字不漏地全文阅读了信件。看过信后,书记非常激动、非常神速地找到我父亲,非常兴奋地把信放到父亲的手心里。随后发生的事情,仍然是不言而喻的,他放不下一家老小,他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翅膀蜷缩在山沟沟里。

 

有一年春天,父亲凭着庄户主特有的嗅觉,拿今天的话来说,应该能同特异功能沾上边的那种功能。他感觉到老家可能又将面临一个饥荒年,单凭他那一份小小的薪水,无从养活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在他刚刚到任的机关单位房后,他以农家人特有的眼光,开垦了一片二分多一点儿的荒地,种上了谷子。工作之余,他把这一小块地收拾的非常精细。掂着瓦罐浇足了河水,拎着粪筐上足了农家肥。秋收时节,那一支支谷穗,就像刚从美容院做完护理的名模一样,帅气的很,俊俏的很。打完谷场之后,父亲拎着半布口袋谷粒回到机关。好多同事,从布口袋里抓起一小把儿谷粒,在手心里端详着,啧啧赞叹着。

 

有一位很特别的小领导,看红了眼,私下找我父亲谈话,说:“给我留一半儿吧。”

我父亲说:“你家的年景好,不缺这一口儿,我老家的人,没有这几十斤东西救命,可能就会饿死人。”

 

正如预感的一样,老家那年庄稼绝收,许多新生的婴儿被抛弃了,有些人家的小孩子,被外地人以一筐子萝卜,或是一筐子红薯换走了。我们一家老小凭着那年秋天的半布口袋谷子,度过了那个灾荒年。

 

时代更迭,国家财政在出现困难后,那个贫困的岁月里,上级传达文件,号召机关干部退职回乡支援农业生产。父亲的名字出现在第一批退职干部的名单中,父亲是在宣布文件后第一个报名的。

 

有的领导说:“老赵,你为大家带了个好头儿。”

 

有的领导说:“太可惜了,机关里最缺少的是你这样的人,太可惜了。”

 

市里的拖拉机厂,那时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中石化、电信等国有大型企业,地位高,待遇好。一位老领导,特意写信邀请他,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乡支援农业生产。

 

因为退职回家,父亲得以圆了自己侍奉双亲的愿望。爷爷临终的那几个月,由于天天吃糠咽菜,老人家大便干结得根本拉不出来。父亲让爷爷侧躺在炕上,他跪在爷爷身后,用手指头沾着水一点一点儿往外抠大便。

 

爷爷临终最后说的几句话,一直重复着:“三儿啊,三儿啊。”我的父亲排行老三,即使做了国家干部,在爷爷的内心里,他永远是自己的三儿啊。

 

斗转星移,父亲也老了。那年夏天的午后,病床上的父亲默默无言。所谓的交流,只限于眨巴眨巴眼,颤动一下下巴颏。父亲的胡子长了一些,按照父亲的生活习惯,每个星期至少理一次胡子。他说过:“胡子长了,吃饭拖拉。”我取出剃须刀,轻轻地为父亲理着胡子。他的眼睛清亮清亮之间,开始泛起些许灰色的元素。随着剃须刀的移动,父亲会绷紧那一片皮肤,以便于我能给他理净胡须。当我给父亲理好胡子后,我看到父亲上下嘴唇的皮肤松弛了,我看到父亲的双眼慢慢闭上了,我看到父亲的胸脯不再起伏。

 

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坟头就在爷爷坟头的前方西侧。那里是我们老赵家的祖坟,密密麻麻的坟头、墓碑,散布在那块风水宝地里。

 

父亲青年时代曾在京津培训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从参加北京青春诗会开始,每一次远行,父亲都默默地送我到大门口,看着我掂着行李箱乘车而去。每次归来,父亲都默默地听我讲述北京的见闻。2014年的春天,北京作家出版社推出了我的专著《老川诗集》。那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泪纷纷,我默默地将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放在父亲的坟前,轻声诵读一首《故园》:城西九十里,故园在南山。香柏林间游,飞蝶沾衣衫。巨石无尘埃,石榴花似焰。坐看炊烟起,红日彩云端……

 

(注释:庄户主,在河北武安是对会种地的人家的称呼。)

赵竹川,字万盛,笔名老川,号洺水老川。中国电力作协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供职于国家电网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