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出生于河北武安的刘子林。1937年日军占领武安,八路军救出了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刘子林的父亲。那时刘子林不满12岁,坚决要求参加八路军。在刘子林如愿加入八路军后,就要求上前方打鬼子,指导员笑着说:“你长得还没枪高,再过几年吧!”他先后被分配到卫生院、胜利报社、宣传队工作,因勤奋好学,进步很快。1942年刘子林调到寿阳县交通站任交通员,在送情报时与日本兵斗智斗勇,一次次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1947年,刘子林任中原野战军9纵25旅74团3营8连连长,到1948年秋,淮海战役拉开帷幕,为保障全歼黄维兵团,74团担任了阻击敌人援军任务。刘子林带领3营8连坚守双河桥阵地。平原作战没有掩护,战斗打得很惨烈。刘子林和战友们誓与阵地共存亡,阵地前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侧翼1营的阵地失守,刘子林带领8连像旋风一样冲了过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夺回了阵地。刘子林在战斗中右手负伤不下火线,战士们也越战越勇。他们在阵地上浴血奋战、死守6天,终于传来了黄维兵团被全部歼灭的胜利消息。
1949年4月,刘子林和战友们突破长江后追击敌军。他们脚磨破了、腿走肿了、肚子咕咕叫、眼皮往下垂,但丝毫没有减慢前进的步伐。追击到龙坑岭双龙亭敌143师占据的险要山口时,突降暴雨,雨水夹着山石滚滚而下。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和多于我部兵力的敌人,刘子林向团长请缨担任突击队长,带领战士们攀藤条、踏青苔,一步一滑艰难地向双龙亭挺进。1营、2营迂回堵住敌军可能逃跑的道路。敌143师没想到解放军“从天而降”,经过激战被我74团全歼。在清点战场时,敌师长阎尚元被战士们从草丛里搜了出来。
当关中岳和参谋长从梦中惊醒时已被一排冲锋枪枪口顶住了胸膛。刘子林威武地逼视关中岳,大声说道:“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聪明点!投降就宽大,顽固到底就坚决镇压。”关中岳自知抵抗毫无意义,惊慌失措地打电话召来了两个团长,并答应无条件投降。黎明时分,刘子林的3营进驻那扶圩,成排的俘虏徒手走出阵地。我军不费一枪一弹,便把敌广东保安第4师2700余人全部缴了械。
1950年9月,刘子林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51年9月他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出席“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此后,他的英雄事迹通过报纸、杂志、书籍传遍了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