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营造识才爱才用才敬才的浓厚氛围,《武安英才》专栏陆续刊登我市专家人才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对标先进,学习典型,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武安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祝兵,1965年1月出生,主任医师,现任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老年病科主任。擅长呼吸内科和老年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荣获科研成果奖两项,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李祝兵在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干就是34年,带领全科医务人员恪尽职守、文明行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武安人民的健康服务,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与患者做朋友,当患者的贴心人,不断改革创新。呼吸老年病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的成长历程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他的敬业精神铸就大医精诚之魂,也成就了他为武安百姓做点实事的心愿。
文明行医,当好模范带头人
从来不吃老百姓一顿饭,这是李祝兵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做为县市级医院,面对的是经济尚不富裕的农民兄弟,怎么能吃得下,怎么忍心去收红包。时间久了患者都知道,李祝兵医生不请吃饭不送红包一样能看好病,并且是一流的医术。他是农民的儿子,他很喜欢和乡下患者做朋友,当他看到一个个康复的身影,就是他最大的欣慰。不开大处方,不滥用药物,对症下药是他作为科室领头人的基本要求。用好患者的每一分钱,绝不辜负患者的信任,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因此,呼吸老年病科每日每位患者的平均药费在全内科系列最低。
科室同事都如同兄弟姐妹,大家相处十分融洽。科室刚成立时,人心比较散,医患矛盾突出,医护之间也不太信任,李祝兵主动采取了谈心、关爱、帮助等多种暖心行动,将大家紧紧团结到一起。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办公室,是医办室,这是我的依托,也是护办室,这是我的呵护,这个桥梁我一定能当好”。如今,科室的医患、医护关系都十分和谐,甚至形成了相互依从的鱼水关系。他的管理目标是:“患者满意、同事自豪、领导欣赏”。自担任科领导伊始,李祝兵即向全科人员承诺两点,其一:我们要做到有呼必应,及时到位,视科室的利益高于一切,工作中谁能将科室的利益放在首位,谁就是呼吸老年病科最受尊重的人。其二:我一定要带好这个团队,全力培养业务骨干,优化技术梯队,不断提高整体诊疗水平,打造出一个“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人文一流”的团队。在李祝兵以身作则的影响下,科室人员也集体承诺:“开给患者的第一张处方一定是关爱和安慰。”正是这种互信式的承诺使该科室全体人员一同走向大医之道。
李祝兵建立起主任全科大查房、科主任监控每个危重患者、疑难病历全科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多种制度,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得团队日渐完美,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
他对医护的要求是不能让任何一个患者带着意见出院。为此他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制度,比如:每日首次查房时间每位患者不少于五分钟,每日两次查房,夜晚医护联合巡视,值班医生全科全天候全方位负责制等。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从无创呼吸机到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从首台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的使用到支气管镜下灌洗技术的开展,科室的诊疗水平快速提高。

随着团队建设的日益完善,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一个个疑难重症病例抢救成功,增强了大家的信心。从严重的呼吸衰竭到死亡率极高的乳酸性酸中毒的抢救成功;从肺栓塞的救治成活到多例休克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治愈......一个个成功的救治案例,激励了全科医务人员的士气。
作为医院知名专家,李祝兵不分昼夜,站在抢救工作的最前沿,为抢救病人常常是加班加点,早出晚归,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患者的诊治之中,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什么叫“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