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沟处于包围的紧张时刻,一些老弱职工“化整为零”,分散冲出包围,部分行政干部由邢文桥带队,李巧才带路到了北桃园。在黑夜里一路上多是深山沟,不小心就会掉下山崖,有的同志打盹前后抓着腰带前进。吴金鹏是深度近视,眼镜腿被摔掉。朱秀春已怀孕5个月行动困难,但她没有连累任何人,跟着队伍撤退。
在一阵机枪扫射下大家冲散。朱秀春到漆树沟附近,把身上带的东西都扔光了。后来在石盘沟遇到郑司务长,通讯员小崔,还有一些病号。几天后敌人搜山,朱秀春和一些人在王庄附近山上被俘。被俘前的一瞬间她把毛主席给刘贵福题词的一块布巾随手塞在石缝里。往武安走的路上他们被成串地拴着,又饿又渴,过河时爬在河里渴口水也要遭一顿拳打脚踢。到武安后一位隐蔽战线上的同志告诉朱秀春,只要不承认、不改口就不要紧。不久,朱秀春被释放,又回到四所。
第三次反“扫荡”是1943年5月梁沟兵工厂迁到脑子沟之后。由于“空室清野”战备工作做的好,机器的转移、埋藏严密,敌人一无所获,四所很快又恢复了生产。
在脑子沟重新建厂
1、迁厂
敌人在梁沟的七、八天里大肆破坏,锅炉和不少机器被挖出炸毁,工厂成了一片废墟。在这种情况下,工厂转移到脑子沟村。脑子沟在梁沟村以北约2公里。这里是一个大山沟,有一条小河由北向南顺沟而下。两侧是山高林密的崇山峻岭,脑子沟村在一个陡峭的西坡上。村里有两处店房在河对面的沟里,相距不到一公里,是来往过路的骡马客栈,里面是四方院,四周有客房、马厩,工厂就在这里安了家。
机工部在北店房,钳工部在南店房,房子比北店房多。在院的北侧还有一个小院。钳工部伙房在南侧临时搭的房子里。所部驻在村里,从南店房到村里要过河,再爬30多米高的盘山小路。村里住有兵工厂的行政机关,钳工工人和一些家属也住在村里。伙房附近有一个篮球场。
铁工部在脑子沟西北约25公里的观滩村。总计约四百多人。三所高峪也在日寇“扫荡”中遭到破坏,后来迁到邢台县小芹泉村,距观滩不远,改编为四所分厂,生产刺刀、五O炮弹等,约百余人。
2.恢复生产
工人把马厩打扫干净就成了工房。钳工把老虎钳按在木桩上,再把四个木桩埋在地上,搭成一个长方形的案子,就开始生产。机工部没有锅炉做动力,这是最大的困难。唯一的办法是用人摇。每个机器上按一个摇轮,工人干活时喊一声“摇”!民工就摇起来,机器开动,喊一声“停”,民工就停止摇动。大型车床(八尺元车)的摇轮最大,直径约2米,需要俩个民工对摇。
工人每天10小时工作制,在工房前挂一段铁轨,工务科负责打钟、考勤。机工部有夜班,夜班照明用的是大碗麻油油灯。用旧棉花拧成的灯芯象个麻花。恢复生产后仍旧生产“八一式马步枪”,机工部分有元车组、铣工组和一个烘炉。钳工部约二百余人。分有节套组、枪栓组、标尺组、护手组、木工组、装枪组、样板组、锉刀组及检验和半成品收发室。还有一个烘炉兼做锻工、淬火和发兰。淬火用的是水或蓖麻油,发兰没有专用设备,工人也有妙法:在炉火上铺一层烟煤,控制适当温度,把发兰零件放在煤层上,经加热氧化后再用油擦,则零件表面黑兰发亮,这叫“烤兰”。
钻枪管深孔是一个重要工序,没有深孔钻床。把石磨的磨盘架起来,使其轴心线水平,按上摇把,民工把磨盘飞快地摇起来,把枪管毛胚插在磨盘中心带动枪管转动。工人坐在架子上,用肩顶着一根长长地扁钻渐渐加深。扁钻是用一根钢棍将头部打扁再磨成两个刃而制成的。这个工序要求工人熟练程度高,不然枪孔中心稍有偏差就要报废。
兵工厂车间遗址
当时步枪生产手工工作量大,锉刀供不应求,除少量细锉之外全靠自制。锉刀毛胚由观滩铁工部锻成平板,锉平后再剁锉。剁锉行家是锉刀组领工路栋。剁锉时一人手拿堑子,另一人用手锤打在堑子上,剁出的齿纹要均匀细密,最后淬火。当时最紧缺的器材是锋钢(高速钢)刀头、油石、砂布、细锉、锯条等,这些器材都是深入敌占区,在敌人严密封锁下运到根据地来的。最困难时把仅有的锋钢分成指大的七小块,只有所长批准才能发给。
一次,烘炉领工邵希明焊刀头时,不慎将锋钢头掉在地上不见了,一颗锋钢如宝石,心痛得他任凭不吃饭,把地上的东西翻遍终于找到了锋钢头。发给エ人的砂布,一直用成光布条才算罢休。至于油石更是宝贵。
1943年初为满足敌后武工队的需求,总部军工部决定由四所赶制一批单响手枪(工人叫“撅把子”),机构简单,撅开枪膛装一发子弹打一响。月产可达400多支。
3.技术能手刘贵福
1942年5月反“扫荡”后,机工部只剩下十几部机器,机械加工十分困难。唯一的材料是铁轨。刘贵福连夜画图和工人一起制造了不少“道轨机器”。拉线机就是其中之ー:有一对用手摇的轮子,沿着齿条和铁轨滚动,带动丝横上的拉刀,使拉刀旋转前进,就这样在枪管里拉出了“来福线”。此外,还有铣眼兼刮斜机、拉边槽机、刨铣两用机及标尺分度器、标尺打眼模、标尺牌模,兰面铣刀等等。有些设备提高效率达10倍,减少废品百分之ニ十五。一道工序节省2至3人。
1942年夏,八路军军工部技师解占一同志到脑子沟试制驳壳枪未成功,主要问题是机构复杂,射击后零件破袭、变形,枪栓退不到位,不能射击更不能连发。刘贵福吸取这个教训,决心自己设计。他参考德国式手枪,虚心听取工人意见,将机构大大简化,设计成新型连发驳壳枪,并主持试制。任计周同志描图,谢秉元智修身等负责机械加工、景绍彬、张金元负责样板和总装。到1943年春终于制成7.5口径驳壳枪。经试验可连发射击30余发。枪弹是用七九步枪弹改制成的。试成后派景绍彬送到军工部展览(据景绍彬同志介绍:1945年景在彭庄子弹厂仓库里发现了这支驳売枪,枪身有裂纹,经补焊后又射击二百余发,景一直带在身边,到太原后被保卫科收去)。
1943年春,军工部决定将小钢炮集中到四所生产,在试生产中刘贵福又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瓦形底座改为直角形底座,工艺简化强度高;2、炮筒中部加箍,增加了炮筒强度,箍下加机枪式炮架,使用方便;3、箍上加标尺;4、取消泄气孔,简化构造。1944年根据前方部队要求,将五O毫米口径小钢炮改制成六O毫米口径小钢炮。提高了火炮威力,射程可达一千米。之后,又把小钢炮改成五O平射小钢炮。
1943年夏、刘贵福为适应本厂生产条件,参照汉阳、金陵、长春等厂制造的步枪,又设计试制成功“韩麟春式”六五口径步枪,这种枪的枪栓可省半个工,易于制造,有防尘盖,仍有折叠式一校刺刀。投人生产后仅七、八两个月就生产了60余支。
1944年春,刘贵福还把许多旧枪改制成短马枪,轻巧好用,受到军工部首长称赞。刘贵福不但在科学技术上有许多重大贡献,而且在生产管理上也月月、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多次受到军工部的表扬和奖励。1943年在开展新英雄主义运动中被军工部评为十八名“劳动英雄”之一,并授于“军工部技术能手”称号。整风期间评为“模范革命技术干部”,1944年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
4、艰苦抗战,一切为了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军工战线职工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前线的胜利,他们不但要战胜日寇的“扫荡”,还要战胜水、旱、蝗虫等自然灾害和疾病。在1943年开展大生产运动中,他们“自カ更生”,开荒种地,吃野菜,节省粮食救济灾民。所部抽出一部分人到窟隆山开荒种山药蛋、蔓菁、南瓜、小米。在家的干部上山挖野菜毎人每天不到12两(16两制,0.37公斤)小米,三顿稀饭煮山药蛋或南瓜、蔓菁、拌野菜。至于油、盐就更缺了。
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厂大职工始终意气奋发,情绪高涨。生产竞赛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虽然每天工作10小时,可是职工们还是早来晚走,特别是干部都以身作则。他们心里时刻想的是前线,而忘掉的却是自己。机工工长智修身、马文郁常常忙在工房吃在工房,有时连饭也忘了吃。钳工工长张振庭带病坚持工作。副工长王玉青有了小病不在乎,白天工作晚上亲自去烤兰,与青年挑战比高低,一干就是半夜。
劳动竞赛在工人中形成热潮,许多工人白天晚上连着干,不完成任务不罢休。锉刀组杨明轩连着几天12小时工作,最后突击到天亮完成任务。张明章木工出身,帮助木工突击和工人一起干。为了完成装枪任务韩奋兴与张金元比赛装枪,第二天俩人一起完成任务。工人的干劲十足,生产情绪热火朝天,钳工张玉堂冬天穿着单衣干活还满身大汗。个个干活如上战场。胡庆云超额三倍完成任务。王月根打眼连干30个小时不休息。武同光和史书明一天一夜就完成了拉线任务。
职工自觉的加班加点成为普遍现象,带病工作也成了常有的事。机工检验吴金鹏年纪大胃病重从不休息,钳工牛焕オ腿有病不能上班,把虎钳搬到宿舍,在宿舍开工照常完成任务。节套领工王富有计划的好,每天必须完成6套,保证提前完成任务。模范干部尚文元在突击中严把质量关。就是通讯员也不忘生产,乔四苟到观滩送信,一天跑来回约50公里,回来时还背上毛胚件。
摇轮的民工,一年四季、刮风下雨都住在工房对面山崖下的窝棚里,除铺盖卷之外就是一口锅,自己做饭,他们这些重体力劳动者体格健壮,每天至少要吃0.75公斤小米。在河沟里洗衣服方便,可是不是没换洗的衣服就是没有肥皂,有时以灰灰菜当肥皂。衣服虽然搓成绿色,可是晒干就白了。
当时兵工厂留下的铁粉,现已连在一起
当年许多人染上疟疾,当地叫“打摆子”,犯病有周期性,先是全身发冷接着发烧。刘贵福日夜画图终于病倒,一家三口都倒在坑上。刘鹏让炊事员做的白面甜馒头谁也吃不下。高烧昏迷说胡话,可是缺医少药没办法,眼看就要准备后事,后来在挣扎中终于战胜了死神。
1942年9月脑子沟山洪暴发,洪水轰隆隆地咆啸着波涛汹涌,巨石滚滚顺河而下。上班的工人过不了河,干部、工人千方百计搭桥,在河边上把石头垒起来,架上独木桥。近五十岁的刘克勤不怕滚滚巨石下到水里,脚被砸伤也不忘架桥,工人终于过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