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之巅的梁沟兵エ厂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第四所,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晋冀鲁豫边区太行抗日主根据地的主要兵工厂之一,以生产步枪为主。因为地处武安梁沟村,所以又习惯地称为“梁沟兵工厂”。
梁沟村位于原河南省(今河北省)武安西北边境的太行山之巅,村后的青崖寨主峰海拔1898米,是方圆几百里内的最高峰。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只有一山之隔。这里“崇山峻岭,白云缭绕,悬崖绝壁,高入云霄,深山密林,群山环抱”,如同一道天然的长城。群雀在山崖上飞旋,一条小河从沟中流过。这里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是建立敌后秘密兵工厂的好地方。
这里曾经是刘伯承师长为八路军一ニ九师先遣支队修械所选择的地址,后来该所合并到军工部三所(高峪兵工厂)。军工部四所于1940年2月在梁沟成立。所长陈志坚、教导员陈廉如,工人约500余人,有40余部机器和一台三节锅炉。大部分机器是从敌伪的修械所或煤矿缴获来的。
工厂成立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到梁沟视察。为保卫兵工厂的安全,决定从总部警卫团调一个营驻防梁沟保卫兵工厂,番号“自卫大队”。四所的设备比较精良,人员较多、地理条件最好,生产规模仅次于一所(黄崖洞兵工厂)。1941年3月又调军工部一所副所长刘贵福改任四所副所长,加强四所生产技术的领导。1941年4月总部决定军工部副部长刘鹏到梁沟指挥工作。
1941年7月左权副总参谋长视察梁沟兵工厂,指示在一些险要山崖上修筑碉堡。由于四所所长和教导员两人的关系出现问题,决定刘鹏兼任四所所长和政委,调陈志坚去太行工业学校任教。同时,四所在军工部工作团的指导下进行整顿、改善了管理,产量增长三分之二。9月份步枪产量高达250支。
梁沟兵工厂的干部都穿灰布中山军装,头戴八路军帽,腰扎皮带,赤脚穿草鞋。男女都一样,既俭朴又精神,完全是军事化生活。早晨出操跑步,尤其新奇的是他们在操场集体吃饭、用脸盆“打菜”,围得一圈一圈的。
在梁沟村外有一个操场,操场里有篮球架、秋千等,是机关出操的地方,也是开大会、演剧的地方。1942年元旦“前线”剧团来慰问演出,刘副所长和吴长润同志也演出了京剧“吊金龟”,十分活跃。
工厂区在梁沟村的后沟。出梁沟村往南,再往右转一个弯,约走一公里就是厂区。从远处就看到一团团的蒸汽从厂房里升起,蒸汽机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声如同火车头在开动。机工房房顶有一层天窗,很像一座现代的厂房。靠近机工房有一个锅炉房,机工房的后侧有一台蒸汽机,带动机工房的天轴转动。许多机器的皮带挂在机器上方的天轴上。
厂房里两排机床整整齐齐的,有车、铣、刨、钻等工作母机,也有造枪的专用机床。厂房里有电灯照明供夜班使用。机工房的另一头是木工房。木工房的顶棚上面用木板搭成一个“阁楼”,是刘副所长的办公室,房外有一个梯子可供出入。钳工房是一个比机工房还大的平房,里面的钳工案一排排、一行行、密密码码,约有二、三百工人。锉刀、榔头、叮叮哨哨响成一片。工人分成节套组、护手组、枪栓组、装枪组、样板组等。
步枪检验和半成品收发也有一个工房。靠近钳工房和机工房,房内的检验室与半成品收发室相对。各工组加工的半成品在这里交验,合格品入库,再按工艺流程发给下道工序的工组。检验室里排列着成百支崭新的“八一式马步枪”枪托是用核桃木制成的,枪械部件是用铁轨制成的,黝黑发亮、十分壮观。刺刀部在山西省辽县的土棚村,与梁沟只隔一座山,约有100余人。
梁沟兵工厂的工人大部分来自敌占区,他们不甘心做亡国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投奔到八路军。他们不计较生活的艰苦,拼命工作,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建工事筑碉堡,不怕流血牺牲,几名八路军战士曾为筑碉堡不幸掉下山崖光荣献身。
八路军军工部刘鹏副部长非常和蔼、平易近人。给大家讲革命理想和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刘鹏是湖南省湘潭县人,是个老红军,“抗大”第一期一科的学员。曾任八路军总部通讯科和军工科科长,在营救朱总司令突围时有功,身负重伤,肠子被打断而结了狗肠,享受革命残废军人特殊待遇。刘鹏没有官架子,经常和工人在一起,工人也和他很融洽,在工人中很有威信。下班后他的房子里总是热热闹闹,工人不受拘束。他和张力同志结婚时更是热闹。有个烧锅炉的老姚,外号叫“姚瞎子”,常到刘鹏那里要酒喝。
副所长刘贵福是山东省宁津县人,是个“造枪技术能手”,他自15岁就在冯玉样、闫锡山等开的兵工厂造枪,有一手好手艺,可是到头来生活无出路。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到延安兵工厂,曾与孙云龙等人设计制造了延安第一支“无名式马步枪”,改制了高射机枪,在1939年5月1日延安举行的“边区工业展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毛主席亲自题词嘉奖。题词是:“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1939年7月党中央派“兵工行军管”开赴太行区,刘贵福任三连连长。到太行区后曾任军工部技师,一所副所长。1940年8月1日在一所又试制成功有折叠式三棱刺刀的“八一式马步枪”,受到彭德怀、左权、徐向前等领导人的赞扬和八路军总部的嘉奖。从此,军工部各兵工厂统一生产这种“八一式马步枪”,使军工部的步枪开始制式化生产。
刘贵福到四所后看到步枪寿命太短,有时连续打10多发子弹就出毛病。他左思右想,改进了热处理,结果连着打150发子弹无问题。枪重由7斤6两(16两制)减到6斤12两(3.37公斤)。大家高兴地说:刘副所长真了不起。前方战士也说新枪能打300发,更是赞不绝口。
梁沟兵工厂的工人有的来自大工厂也有的来自小作坊,生产习惯不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在推行检验制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次,机工部技工骆子良加工30余套枪栓,让学徒去交验不合格,骆子良坚决不返修,还把刘副所长找来开着机器说:“这机器不好用”。边说左手边使暗招,刘副所长发现他这种不正当的手法,马上抓住他的手对他严厉批评。刘鹏决定关他三天禁闭,骆子良不得不虚心承认错误。从此检验制度得到顺利执行,产品质量也得到保证。
梁沟兵工厂在生产和管理上逐步正规,产量、质量不断上升,技术不断改进,“八一式马步枪”源源不断送往前方。因此,也使日寇惶恐不安,误以为梁沟有了现代化工厂。
反“扫荡”
第一次反扫荡是在1942年2月,日寇趁除夕之夜奔袭梁沟兵工厂。武安的敌人一到阳邑镇,梁沟兵工厂就得到了敌情,全厂当夜就进入了紧张的战备工作。由于平时就把绳子挂在墙上,把搬运工具放在指定地点,所以工人按照预先的分工和埋藏地点连夜拆卸搬运,当夜很快就把机器埋藏好了。把锅炉房的房顶拆掉,伪装成一个破烂房子。工人也组成了“工人自卫队”,刘鹏任队长,刘贵福任副队长,与负责兵工厂保卫的自卫大队共同作战。
除夕这天晚上,自卫大队与敌人在距梁沟口不远的坟峧村交上了火。当敌人猖狂地攻到山下时,我们的机关枪、手榴弹居高临下,突然给予敌人迎头痛击。日本鬼子四次反扑失败,战斗中打死一名日军小队长和二十多名鬼子兵,鬼子来不及撤走的伤员也被他们活活烧死,最后狼狈逃窜。
在这次反“扫荡”中,苏联的转盘机枪连发性能好,发挥了很大的威力。这年春天刘副所长开始测绘苏联转盘机枪,准备生产,可是不久日本鬼子又发动了第二次更加疯狂的“扫荡”,生产未能实现。
梁沟村民刘文良讲述兵工厂当时的情景
第二次反“扫荡”是在1942年5月下旬,日寇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梁沟进攻,并有飞机协同作战。一股日军从武安出发驻在木作村,用重炮向梁沟猛轰,我方碉堡遭到破坏,人员也有伤亡。另一股敌军从梁西沟迂回到梁沟山头与我守在山头的部队展开激烈地争夺战。又有一股敌人从山西土棚方向,绕到窟窿山,与我军守卫在窟隆山的部队展开肉搏战。
枪炮声响成一片,条条火龙飞满天,梁沟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紧急。在英勇拼搏中,钟传流队长身负重伤,他不愿连累突围的部队,在战士背他下山时,趁战士不备抽枪自杀,他的忠魂永存太行之巅。刘副所长在突围中九死一生冲过山上敌人的扫射,身上带的东西全被扔光,只剩下一支手枪。
梁沟脑沟烈士陵园
为保卫梁沟兵工厂牺牲的烈士永远长眠在太行山上
在反“扫荡”中不少农民千方百计保护工厂,掩护职工,甚至遭牺牲。梁沟村村长杨月明为保卫工厂惨遭敌人杀害。武安马店头村老乡贺鸿增在敌人“扫荡”中掩护了不少“自卫队员”。刘贵福后来为其题写了“军民心连心”的条幅以表达军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