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禅果寺建在定晋岩下。
有关定晋岩的来历,当地有人说是两千多年前赵国和晋国的分界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晋国已经不复存在,此说自然无法成立。
据说,禅果寺共有石碑90余通,目前所存只有22通。在这些石碑中,《稠禅稠定碑记》透露出这里和长治的关联。
碑文说,有那么一天,大乘僧智者大师自丑阳山来到定晋岩,怀着“无后为大”的心态,他将袈裟搭在稠树之上。其树忽然开而弥合,借神力晃动与另一稠树云雨交媾,满十月树体破裂,生产二男。稠禅、稠定就这样诞生了。智者大师又指虎为奶娘,为稠禅、稠定哺乳。待他们二人长到18岁,从河东(今山西)领来两个美貌女子,一个叫白露,一个叫白雪,欲与其婚配,稠禅、稠定婉言谢绝。此后,二美女修行白云山。
稠禅、稠定受智者大师传授衣钵,得以无边的法力。到了北齐隆化元年(576),后主高纬赐稠禅为大智禅师,稠定为大慧禅师。自此,二位大师以邺镇(今临漳县西南)为轴,在河北邢台以南,河南林县以北,山东武城以西,山西潞州以东,集徒讲法,声震太行。
可以体悟的是,山西人净朗修建禅果寺是一场自我的修行。禅果寺所在的口上村,村寺相依,安然有日,人们上香、礼佛,做功德,毕恭毕敬,这种宗教礼仪已经成为乡土社会的生活。其实,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礼佛的影子,洗碗、砍柴、煮饭,皆在悟道。参禅就是生活,生活即为参禅。
定晋岩的大美是佛性,禅果寺的宁静也是佛性。行者想要抵达的地方,必定有山的召唤,水的挽留,云的憧憬,花的向往……作为大自然的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进入一生快乐的不二法门。
行文至此,特想把赵朴初先生的一首小诗送给读者: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吃茶去! 摘自戴玉刚著《人文上党》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