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扎进深山与大山较劲 在荒山里崛金
近日,在武安市管陶乡万谷城千余亩山场上,技术人员正在对野生皂荚进行嫁接改造,且忙得不亦乐乎。从山下望去,嫁接之后,密密麻麻的绿植顶端均伸出两个细短的“触角”,外层包裹着透明薄膜,看起来格外特别。一旁的当地人打趣地说,凤银沟要大变样了,野皂荚也换上了“新衣裳”。
野皂荚穿“新衣”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记者了解到,野皂角又叫胡里豆、马角刺等,是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阳坡的当家树种,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由于多为野生,任其自然生长,利用率低,长得也不起眼。为加快太行山区低效林改造高质量林草产业建设,武安市充分利用太行山区丰富的野生皂荚资源,通过嫁接技术“劣改优”“灌改乔”进行产业化生产。
而一旦嫁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野皂荚具有了乔木的特性,六七年就能长到四五米高,还特别耐干旱、耐盐碱,并能不断生长发育,长成十几米乃至二三十米高的大树,树冠也会长得很大,这样它的生态效益将比野生皂荚翻好多倍。更令人欣喜的是,嫁接后的皂荚六七年就能开花结果,可以长皂刺和皂果,为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而且盛果期可以超过两百年,且树龄长达六七百年,可成为农民长生不老的“摇钱树”。
“哎呀,真是想不到啊,原来长在山上随处可见的野皂荚,本来没啥经济价值,现在可要变成我们的‘摇钱树’了。”“可不是嘛,皂荚浑身是宝,树干木质坚硬可制作器具;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含有瓜儿豆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资源;皂刺则是传统的中药材,被列为抗癌的临床用药。”已经成为“土专家”的技术监理郭有成对皂荚这样评价。
前景虽广阔 嫁接非易事
“选穗、削穗、嫁接,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正在负责削苗的技术人员一边演示着,一边跟记者讲道,“别觉得削穗简单,这里边的学问大着呢,讲究边是边、尖是尖、棱是棱,成‘楔’字形。而嫁接也是困难重重,需要在荒草遍野、荆棘密布中走到野生皂荚跟前,常常是满手被扎的都是伤口,身上脸上划的都是血道。”
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智英告诉记者,武安市山区野生皂荚资源丰富,约有40余万亩,这是自然赐予武安农民的一笔巨大资源,一笔丰厚的财富。过去野生皂荚没法利用,只能作为普通灌木在山上闲置着,虽然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却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有了成熟的嫁接改良技术,还有了自己的农民技术员,可以将野生皂荚经过嫁接改良成品种优良的皂荚树,这样一来那漫山遍野的野皂荚就变成宝贝了。
她还在现场算了一笔经济账,让我们通过数字更清晰地感觉到皂荚的经济价值。她说,就以目前引进国家审定的4个皂角优良新品种“帅丁”“帅荚”“G302”“G302”为例,目前已嫁接完成300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嫁接后的皂荚每亩年收益可达到2000元,是野生皂荚产值的10倍以上。
一项科研成果可以振兴一个产业,改善一方生态;一个产业可以盘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种植皂荚,就是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为植树造林和绿水青山建设贡献力量。下一步,武安市将在做好野生皂荚资源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着手技术培训工作,力求提升500名农民技术员的科技素质,带动太行山区野皂荚嫁接改良技术向现代高产、高效模式的转变,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打造邯郸西部丘陵及中低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待再来万谷城的那一天,漫山都是成片成片的皂荚,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树干上长满了皂刺,枝头上挂满了皂果.而他们正骄傲地指着自己嫁接的那颗皂荚树,讲着太行山上“嫁接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