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层治理,看阳邑镇之变!
近日,记者走进阳邑镇北丛井村,只见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各种主题文化墙绘、五颜六色的路边花、绿树成荫的风景树、干净利落的农家小院、因地制宜改造的农村菜园……处处皆美景,户户绽新颜。而北丛井村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只是该镇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近年来,阳邑镇做强选举优秀带头干部、加强网格化管理、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村内典型代表、进村入户普法调解等工作,镇、村干部齐发力,不断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制定村规民约,激发治理“新动能”。“有了这些‘条条框框’,一目了然,我们老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看我们北丛井村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街坊四邻也相亲相爱的,别提多好啦。”谈起村里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北丛井村村民满脸自豪地说道。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村规民约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阳邑镇北丛井、龙务等18个村党支部把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立足本村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推动村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我们村设立了很多明细规定:如今门口除了可以放垃圾桶外,其他一切杂物均不允许堆放……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则,凡有家庭成员违反本村规民约的,该家庭当年不能参加各级各类先进评选,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村内的各项工作和自家享受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让村规民约深入民心,才能真正管理好村庄。”北丛井村党支部书记田利斌介绍道。据悉,该村的村规民约从1999年制定,至今已修改4次,通过这些接地气、易理解的条规,该村让村规民约不再浮于“墙上挂挂、嘴上说说”,使村民的思想由“等、靠、要”转变为“抢、抓、干”,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在镇级人居环境整治观摩中获红榜,让文明乡风真正的“走”进百姓生活、“住”进百姓心田、“飞”入百姓家门。
强化网格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早上八点,龙务村网格员古利军便开始了网格内街头巷尾的巡查工作,对发现的垃圾没有及时清运、村民杂物占道等问题,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手机,将情况上传至网格工作微信群,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动态随时解决问题。正当古利军巡查快要结束时,本村的一位老人郭海军找到了他,想让他再帮忙带药。据介绍,郭海军是一名退伍军人,患有慢性病,常年需要吃药,因为他无儿无女,所以该村的支村“两委”工作人员,便承担起郭海军日常买药、住院报销、缴纳养老医疗等工作。而这仅仅是阳邑镇“网格+代办员”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阳邑镇不断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统一设置“大网格+网格+小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架构,共配置12个网格片区,24个二级网格及若干个小网格。同时,建立25个微信矩阵群,确保全镇村农合养老缴费、燃气安全等各类日常工作推送消息传达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该镇24个行政村成立了网格组织机构,选聘专职网格员,依托信息平台和走访入户,对网格内的孤寡老人、困境儿童、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人员实行常态化走访。该镇政府所在地各类经营门市650余家,均全部按照网格进行分包,了解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亲情化管理服务,实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此外,该镇通过网格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排查各类重点人员、安全隐患、治安管理、入户宣教、开展志愿服务等其它工作的效率。
加强文明建设,破解乡村矛盾纠纷。晚上7点多,一串串笑声飞出阳邑镇北丛井村田芳家的大院里,田芳正在给年迈的婆婆洗脚。田芳一边摆弄着手里的盆和毛巾,一边给婆婆讲着村里近来发生的好事,说是婆媳更像母女。田芳与丈夫田炜2006年登记结婚,婚后不久,公公便相继查出尿管堵塞症和尿毒症。公公的病重给本就不富裕的家里雪上加霜。田芳不仅没有抱怨,还把孩子满月钱和婚前积攒的私房钱全部拿出来给公公治病。
十几年来,她和丈夫不仅承担起公公吃药打针、住院治疗等全部费用,还尽心尽力伺候公公的起居饮食吃喝拉撒。她不辞劳苦,任劳任愿,侍奉孝敬公婆的传统美德被村民信服,2020年,她胸戴大红花,被阳邑镇评为“十佳好儿媳”。农村的很多矛盾集中在赡养老人、婆媳关系等家务事上。“妇女半边天”,阳邑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郭元平认为,把妇女工作做好了,涉及家务事的问题就能破解了。据介绍,阳邑镇镇村领导定期组织热心人员,入户登门宣传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同时着手准备开展“十佳孝顺儿媳”“十佳好婆婆”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公婆也是爹娘,谁都有老的一天,思想疙瘩一解开,好风气浓起来,很多婆媳关系越来越好,妯娌之间越来越亲,邻里之间越来越和谐。2018年以来,阳邑镇每年都会评选出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10余人,以典范带动引领乡风文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