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通报河北武安赵窑遗址商代考古发现
5月3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4项重要考古成果。我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丽云,宣传部、文广旅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包括赵窑遗址、栾城周家庄遗址、灵寿西木佛遗址、涞水张家洼遗址。
赵窑遗址位于邯郸武安市赵窑村,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60年、1975年经历两次发掘。赵窑遗址为一处中商时期聚落,居址中出土卜甲、原始青瓷片、仿铜陶器、骨雕凤鸟纹笄等重要文物,根据铜器与陶器上发现“”形符号,推测赵窑遗址可能为商代“矢族”的中心聚落。赵窑遗址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有仰韶早期(后岗一期)、仰韶晚期(大司空文化)、龙山早期、夏时期、早商、中商、晚商、西周、战汉时期等遗存,基本涵盖了从仰韶早期到汉代冀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序列,尤其是夏商周时期遗存基本一脉相承。
仰韶早期发现环壕聚落。通过解剖发掘与勘探,发现一条长度为330米,宽度2.4-21.6米的壕沟环绕仰韶早期的聚落,围拢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为目前河北发现的唯一史前环壕聚落,也是后岗一期文化最为明确的环壕聚落。
商代聚落初见端倪,等级较高。主体时代为洹北商城时期,主要有房址、陶窑、窖穴、墓葬和殉兽坑。发现有排水的石砌涵洞,其中发现房址最为引人注目,排列规律,多为双室,多带台阶式门道,有分布规律的柱洞,部分房址地基下有人牲现象。另外F5首次发现屋内导热循环系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发现多处埋有完整人骨、猪骨以及养骨的窖穴。遗址中出土有卜甲、原始瓷、仿铜陶器、凤鸟骨笄等体现遗址等级的重要文物。
赵窑遗址1960年发掘的两件青铜器和1件陶器上有“”符号,2022年发掘出的一件青铜戈和磨光陶片上亦见到相同的符号。学界一般认为青铜器上的符号代表族徽,“”代表“矢”族或国。在甲骨刻辞中矢是一方国名。武丁时期矢方似与商王朝为敌,为商王朝所征讨。严志斌教授在《商代青铜器铭纹研究》一书中认为“武安赵窑一带可能是矢族所在地”。与甲骨刻辞相契合的是,赵窑遗址武丁前后的遗存最为丰富。结合赵窑遗址的规模、等级、时代,所以推测赵窑遗址应是矢国的核心区域,即都邑。战国时期发现大量的花土坑,应与军事活动相关,与赵窑遗址处于关键的交通咽喉相关。对于研究战争史具有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