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这些武安美食放心去吃吧
伯延卤肉、伯延熏肉、通乐驴肉等是武安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锅盔夹肉、驴肉卷饼,闻起来垂涎三尺,吃起来唇齿留香,是每个武安人都心心念念、无法抵挡的美味。走在伯延镇,遍布街头巷尾的是一个个卤肉、熏肉加工作坊;进入西通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家庭式驴肉加工小作坊。以往,这些肉制品加工小作坊,受限于行业性质,规模小、基础条件弱、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给外界留下了“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但现在,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曾经遍地血水、油污的小作坊,已经化身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安全卫生的精品“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了“精、特、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食药安委的统筹协调下,武安市市场监管局以邯郸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为契机,紧扣食品安全这一重点,持续开展食品小作坊示范样板店创建。以伯延卤肉、伯延熏肉、通乐驴肉等地方性特色产品加工为重点,精准指导帮扶,强化监督检查,大力推动肉制品小作坊优化布局结构、改善生产经营环境、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强化加工流程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肉制品小作坊生产工艺水平和管理条件,着力打造“老字号”样板标杆,促进小作坊由“小散乱”向“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转型升级,让武安“老味道”焕发出了新光彩。
截至目前,打造出伯延镇常明慧亮食品店、温海平熟肉店、程全祥熟肉店、老旦熟肉店、武安镇永芳熟肉店、学的熟肉店、大同镇武通熟肉店、张利民熟肉店、葛占军熟肉店、王金霞熟肉店等多家示范性小作坊。
“房屋三四间,功能不齐全,管理不规范,进货一团乱。”这是伯延镇一家肉制品小作坊负责人的自我调侃。整治提升后,进入这家小作坊,一眼望去十分明亮、整洁,食品加工、制作全流程一目了然,不同功能区块划分明确,加工操作台一尘不染,地面瓷砖整洁干净,售卖展示橱柜干净透亮。说起变化,小作坊负责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化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充分发挥小作坊样板店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食品小作坊完成“变形”升级,牢牢守住食品安全源头安全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武安人心中,面食是让人更具踏实感和幸福感的食物。武安拽面、烩面、沙洺炒面......这些特色鲜明的街头小面馆常常在街巷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店面不大,人手不多,环境一般,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往往满足着武安人对三餐的期待,深受人们喜爱,一到饭点便人声鼎沸。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人们的就餐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从能够满足“吃饱”到追求“吃特色、吃休闲、吃健康、吃环境、吃体验”等方向发展。 为满足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今年以来,武安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食品安全提升这一民生工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小餐饮”整治提升工作。从门头牌匾、加工操作规范、就餐环境改善、明厨亮灶安装等方面入手,指导食品小餐饮门店更新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面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设施过硬、整洁卫生、安全放心的小餐饮标杆门店。
至目前,打造出李锦记烩面、姚老汉驴肉烩面馆、沙洺拉面、三角店烧烤、三街拽面馆等多家示范性小餐饮店。如今,这些小餐饮店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改变,食品操作区用玻璃进行隔断,加工区、操作区、清洁区独立分离,“三防”、食品冷藏、消毒柜等设备一应俱全,用餐区桌椅摆放整齐,环境干净卫生。除此之外,营业执照、小餐饮登记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在显著位置公示,从业人员戴帽戴口罩上岗......质量品质和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高,这是小餐饮的大提升,也是老招牌的“重生”。
说起整治提升,一家小餐饮店的负责人表示:“餐饮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改造升级以后,食材更安全了,操作更加便捷了,环境更优美了,人们也更愿意进店了。”老百姓的观念一直在变,只有不断升级改造,跟上消费者观念的变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好的发展。
改造后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也让前来消费的市民感到安心、放心。“以前我很少在外面吃饭,现在看着店里很干净,证件都在墙上张贴着,吃着心里也放心。”市民王女士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