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乡村振兴考核 获邯郸第一、全省类内第一!
“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
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工业园区),形成乡镇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年度任务清单,财政、土地、人才要素保障更加多元。
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工作扎实有效
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5.5万亩,全面夯实了粮食生产安全根基。“菜篮子”供给能力扎实提升。完善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推动了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全市实现脱贫人口就业3019人,完成邯郸市下达的3017人稳岗就业任务。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抓好优良品种繁育推广,新增优质谷子面积1.3万亩;加快瘦肉型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能繁母猪新增0.78万头,同比增幅15.6%,获得了“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等荣誉称号。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紧盯全市经济总量“十四五”期间超千亿目标,完成农业大招商签约引资13.6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积极申报了“武安连翘”地理标志认证,推动了我市“智寿源”“山岱王”等农字头企业品牌发展,推进了洺岸公司小米、高粱等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重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我市获得了“世界粟之源”、“十大冀药--连翘产业大县”等荣誉称号。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全市23个乡镇(工业园区)、502个村基本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公司化全覆盖、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建成邯郸市级东太行乡村振兴示范区1个。全面打赢了厕所歼灭战,整改完成问题户厕20448座、问题公厕85座,新建、改建公厕72座,建立完善了“两健全三统一”农村厕所常态化服务体系,受到主管副省长时清霜同志的肯定批示,并收录进《河北省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和运维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典型范例》。高质量完成了19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其中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6个,获得奖励资金700多万元。2022年我市被河北省评为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东太行和美乡村示范区被确定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
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全市县级以上文明乡镇 23个、文明村361个。实现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全覆盖。“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村党组织体系建成率100%。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10万元以上的村447个,占比达89.04%。在推进乡村改革工作中,我市获得了“全省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工作优秀县”称号。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突出特色
依托磁山、冶铁、商帮、戏曲、红色、民俗六大文化脉系,成功申报3个历史文化名镇、2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中国传统村落,各级非遗项目111项,建成5家非遗传承基地,培养140余名非遗传承人。2021年在册文化企业1490家,文化从业人员5万余人,为赋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文化资源基础。围绕推动文旅资源向产品转变,先后打造田鑫度假小镇、朝阳沟知青小镇、白沙红色党建培训基地、沙洺美食广场等一批乡村文旅融合新业态产品。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形成楼上“非遗+乡村”、白沙“党建+乡村”、王坡“民宿+乡村”、口上村“景区+乡村”等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形成竞相发展态势。我市获得了“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第四届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等一系列荣誉。
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全市(上下或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先进为榜样、以优秀为标杆,聚焦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再创佳绩;确保全市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武安做出新的贡献!
页:
[1]